爱尚小说网 > 闲谈古事 >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在惩罚恶人方面,舜主要是惩治了四凶。“四凶”,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tao)餮(tiè),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p>

  关于这四凶,在前面说颛顼帝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在这里我们再简单说说。梼杌,在《神异经?西荒经》是这样说的,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  逸无理。在《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和《左传?文公十八年》这两本书中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总之,这梼杌就是一个有着老虎的身体,但是身上却长着二尺长得狗毛,而尾巴特别长,有一丈八。/p>

  浑敦又写作混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在这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但有的版本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shū)”,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古书《神异经(西荒经)》有载: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p>

  关于穷奇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山海经?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斗的现场,看来还是爱看热闹的怪兽。穷奇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p>

  由此可见,穷奇绝对是凶兽,而且还是一种惩善扬恶的生物。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追恶凶”的十二位神明,当中就有“穷奇腾根共食蛊”之语,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这里的穷奇能驱除蛊毒害物,是一头形象正面的神兽。郭璞注《山海经》时,亦创作了“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的赞诗,同样指出穷奇会作出驱逐妖邪的行为。这些为民除害的举动,与以往所表现的食善助恶的形象,有极大的差别。/p>

  另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穷奇的另外一种来历说法。《史记》说,“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p>

  /p>

  主流说法认为穷奇是少昊的儿子,但是《淮南子?墬形篇》中,提到穷奇是“广莫风之所生也”,认为穷奇是风神的后裔,而非少昊氏的不肖儿子。/p>

  结合天神、恶兽、善兽、恶人四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但更多人则比较认同穷奇为邪恶的象征,代表至邪之物。/p>

  /p>

  好了,四大凶兽已经说了三个,最后一个凶兽饕餮大家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有个成语就叫做饕餮盛宴。/p>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p>

  古书《山海经》提到的饕餮的样子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大头大嘴。性格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见于青铜像。《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龙子。/p>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p>

  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苏东坡就曾写过一篇《老饕赋》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为饕餮增添了可爱。至今,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称做“饕餮族”。/p>

  唐杜甫《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清李渔《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xiao)。”/p>

  饕餮除了与吃有关,还跟艺术有关。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我们称之为饕餮纹。/p>

  /p>

  /p>

  /p>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p>

  /p>

  /p>

  不过,“饕餮纹”这个名称也并非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o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该纹饰通常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p>

  饕餮纹到底指称什么?历来争论纷纭,迄今尚无定论。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鹿、像山魈;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而在诸纹饰中,以饕餮纹为虎形的认知最广。/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https://www.23hh.com/book/120/120352/635000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