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闲谈古事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其实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6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例如西方基督教诺亚方舟的故事等。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p>

  综上所述,不管是那种情况,大禹治水的功劳都是巨大的,所以最终他接替了舜的职位。不过,大禹接替舜的职位,与当初舜接替帝尧的职位情节相似。都是因为自己有才能,加上上一位领的儿子才能不够,所以大禹最终顺应民心而接受领之位。帝尧的不肖子是丹朱,舜的不肖子叫做商均。/p>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说:/p>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p>

  《史记?夏本纪》又有记载说,/p>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p>

  商均是帝舜与女英(帝尧次女、娥皇之妹)所生的儿子。最初的名字叫做均,因为后来封地在商,所以后世称为商均。由于受“丹朱让贤”的这重恩情,帝舜和丹朱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所以商均到舅舅丹朱家里玩的机会也很多,时间一长,商均和舅舅丹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丹朱把商均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教会了他下犀象围棋、造船、射箭等技艺。稍大一点时,商均知道了丹朱让帝位给爸爸的事情,非常敬重丹朱,对帝位等一些名誉性的东西也不屑一顾,倒是热衷于动脑筋搞创造。/p>

  商均智力并不群,舜帝甚至认为他很愚蠢,但商均认为这是因为爸爸是在拿帝王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虽然不是很聪明,也还没有到象爸爸说的愚蠢的地步。商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加刻苦,向丹朱学习记不住的时候就拿些石头、贝壳、骨头或者把野菜系上疙瘩帮助自己记忆,因为那个时候是没有纸和笔的。天长日久,商均的本事越来越大,技艺越来越精。/p>

  商均和羿、禹是好朋友,他们从小一起玩耍,共同研究下棋、造船、射箭,不知不觉都已长大成人,小伙子们都有一身好本事,都想为国家作点贡献,于是一起商议当时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p>

  羿说:“现在十个太阳太热了,只要有一个太阳就行,我要争取射下九个太阳。”/p>

  禹(姒文命)说:“现在洪水泛滥,我要让洪水乖乖地听我们的话。”/p>

  商均说:“羿的射箭术高明,就负责射太阳的事吧,我和禹负责治理洪水。”/p>

  这以后他们潜心准备,商均和禹制造了一艘很好的船,练就了游泳的好本事,羿造了一张能把箭射得很远很远的弓。/p>

  商均和禹要乘船出去调查洪水泛滥的原因,临行前向帝舜告辞。帝舜担心他们的安全,开始不同意,商均便“欺骗”说:“我日后要承袭您的帝位,如果不做点成绩,日后怎么能够服众呢?”帝舜拗不过商均,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出前,帝舜再三叮嘱两个年轻人要多加小心,最后拿出了两个用枯藤编织的篓子,两人心想,是不是鱼或者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接过篓子一看,篓子里装的是白色的和黑色的小贝壳,这是帝舜给两个年轻人准备的贝壳围棋。那可是帝舜多年的心血啊!舜帝治水时每到一处就捡白的和黑的两个大小相当的贝壳,回来后就细心地在石头上碾磨做成了黑白两色的棋子,比以前的犀角象牙棋子好看多了。帝舜说:“这一路上你们可能有很多地方见不着人家,寂寞了就玩一玩吧”。商均抱着爸爸给的围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禹说:“舜帝你放心,我们一定搞清楚洪水泛滥的原因,我们一定平安地归来!您送我们的围棋是我们护身符。”两个年轻人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困了就停船靠着大树睡觉,饿了就采些山果、射些小动物吃。有几次差点翻船,有几次差点撞到水底暗礁送了性命,最惊险的是杀死了一条堵住洪水出路的大蟒。一日中午,他们的船随洪水漂到一个地方,突然水势减缓了许多,往前一看,一座大山挡住了水的去路。两人正疑惑的时候,天上的太阳掉了下来,一个、二个、三个……,刺得他们睁不开眼,一股烤得人想死的气温过后,他们睁开了眼睛,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两个人高兴得在船上手舞足蹈,他们的朋友神射手羿终于成功了!从此人们可以享受到适宜的气候了。正高兴的时候,水势猛然跌落,前面的水面咆哮起来,一条百米大蟒从水底窜起老高,“咕咚”,他们的船翻了,两个人惊得来不及想什么,拼命向旁边的山崖游去,幸亏水性好,不一会就游到岸边。回头一望,那条大蟒张着血盆大口,“咝溜”一下,把那条船给吞进了肚子里,腹部拱起老高,然后悠闲地在洪水中游划。两个人定下心来,正想对付大蟒的办法,水势逐渐退去,那挡住洪水出路的山半中央露出了半个老大老大的洞口,洪水正从那里急骤流走。两个人非常高兴,原来洪水泛滥都是因为该死的大蟒堵住了洪水的大洞,要不是气温的突然变化使这条大蟒窜出来,要不是他们不怕危险出来考察,恐怕谁也不会知道这个洪水泛滥的原因。/p>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除掉这条大蟒。他们把帝舜给他们的棋篓子作为诱饵,在山林中采了两条其粗无比的藤条做绳子,当大蟒津津有味地吞咽棋篓子的时候,他们一下子缠住了大蟒的七百寸。这里顺便说一下,人家说捉蛇掐七寸的部位,可是这条大蟒比一般的蛇要大一百倍,所以缠住了它七百寸的部位。缠住了大蟒后,他们把藤绳系在水道两旁的千年古树上,然后找到有人烟的地方,找来一百多号人把蟒拖上岸,用箭射,再用石刀砍,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将那个庞然大物杀死。然后他们和众人享用了一顿精美的晚餐。只可惜舜帝送给他们的贝壳棋子,在蟒的肚子里已经给消化掉了。回到家里,舜帝非常高兴。舜帝请来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进行奖励,问他们需要什么,三个年轻人都想要一副精美的贝壳棋子。于是舜帝又做了三副贝壳棋子送给了他们。三个人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就下棋,又把棋盘改成了十三路,进一步丰富了棋的变化,开了自己的智力,为日后干好事情在棋盘上操练着自己的方式方法,传说后来大禹(姒文命)治水的时候有很多办法就是从下棋中琢磨到的。/p>

  商均后来被大禹封在商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商均死后就葬在了封地。商均墓位于今商丘市虞城县城北12.5公里的利民镇商墓村村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o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风景名胜之一。古代有“祠宇一所,望若峻岭”,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建社稷商均坛,每年春秋举行祭典活动。刘咸云的“商均封国古虞城,尘迹荒凉草树平”,范良彦:“商均遗址枕城荒,封邑千秋事渺茫”,马聪:“帝子升仙永不归,空照片碣照斜晕”,张嵩诗“世传城北商均墓,岁月萋然野草青,天位不升遗骨在,地人瞻望忙虞廷”,都笼统地记载了商均墓在虞城的史实。/p>

  在商均墓不远处有商均祠,是家乡人民/p>

  河南商丘虞城商均祠/p>

  为了纪念商均而建。商均祠红砖碧瓦,树木长青,小桥流水,令人心灵神往。内有商均主祠堂,商均纪念碑,商均纪念园,商均记忆长廊等,每年游客络绎不仅,香火不断,是纪念上古商均之圣地。/p>

  除了商均祠外,还有商均古庙。商均古庙在虞城县利民镇西南商均墓村东北处。原名商均王庙,简称商均庙。是祭祀商均的庙宇。商均庙是为了纪念商均而修建立的。/p>

  商均庙坐北朝南,中轴线建筑有献殿和寝殿,二殿由卷棚式的雨搭相边接。正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成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p>

  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十二间。占地425平方米,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商均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柱上刻“岌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p>

  现有献殿、正殿、戏楼。献殿面阔明三暗五单檐歇山顶,五架梁;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建筑,挑檐析斗拱为三铺作。正殿内正中有明代彩绘泥塑禹王坐像,高2.5米,两旁侍者各高1.67米,神龛前有侍臣,高2.o5米;左侧龛上塑有三头六臂黑虎灵官像,手持法器,面目狰狞,高2.45米,两旁各有一侍者,高1.56米;右侧龛上为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坐像和送子娘娘坐像,高2米。殿内东墙壁上绘有《西游记》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故事片断;西墙壁上画的是郭子仪单骑见回鹘和宴庆朝贺场面。殿内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神楼5个。每年六月初十至十二日庙会期间,人们敬神祈雨,十分热闹。/p>

  既然后世对商均有纪念和供奉,那说明商均应该还是有作为的一个领。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继承舜的位置而已。至于是什么原因,因为那是时候记载本来就不多,而有关于商均的记载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至于是什么原因使商均没有登上帝位的,我们就无从知道了。总之最后是大禹继承了舜的职位。/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https://www.23hh.com/book/120/120352/637066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