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不甩皇上 > 第38章 传话筒 修

第38章 传话筒 修


  秋天是上京最美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又少风雨,却也最为短暂,稍纵即逝。

  长乐宫西侧排房处种满银杏,此时节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璀璨的金色。

  王皇后摆凤驾长公主府,长乐宫好像一下子被掏空了似的,显得异常冷清。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阳光洒下来,在金黄色的树叶边缘镀上一道泛红的金属边,美得让人眩目。

  姜顺半眯着眼观赏美景,不由忆起鬼道的那两排梧桐,日子过得真快,距那次迷路转眼已有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梧桐夹道的奇遇恍若隔世。尤其那红发的美少年,更让一切变得如影似幻,亦真亦假。

  姜顺环膝坐在台阶上,痴痴望着转瞬即逝的美景,心中一片恬淡、悠闲。

  女官的生活不似她预想的那般复杂,贾宜人好揽权,事必躬亲,倒免得她掺和到是是非非中去。

  一阵秋风吹过,姜顺打了两个喷嚏,正准备起身回屋,却见一名宫人向她跑来,气喘吁吁的说皇后要见她。

  姜顺不敢耽搁,急急奔向大殿。远远就见四排宫人静静地跪在殿外空场上,一个个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见跪着的全是皇后嫡系,姜顺便猜出这是在公主府出了状况。

  她快步向大殿而去,脚才踏过门槛,就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喝骂声。姜顺溜着墙边儿挨进去,在屏风处站住脚,等候宫人通传。

  隔着大屏风,就听见王皇后怒骂长公主及驸马,骂声中还提到了沐王和沐王妃。

  姜顺本来只诧异王皇后居然会骂人,直到听她骂起沐王妃,眉头才皱了起来。

  沐王妃可是她最仰慕的人!

  这女人就是个传奇。她出身寒微,貌不惊人,却嫁给沐州谢氏唯一的嫡子——沐王谢文西。

  沐王妃依仗谢氏一族之力,及沐王所受的隆宠,力倡女学、捐资公学、反刑讯逼供、呼吁为绣坊减税……

  凡此种种,令姜顺心折不已。

  因此,当她听到王皇后骂沐王妃,心中不快,便竖起了耳朵认真听着。听来听去,却似乎是王皇后吃了长公主的瘪,与沐王妃并没什么干系。

  少时通传完毕,姜顺打起十二分小心进了殿。

  偷眼见王皇后一脸怒容,根本没向她这边看一眼,仍转头对贾宜人忿忿地说着:

  “她凭什么这么对我?若论起皇上登基时的功劳,我们王家才是头一份儿的!要是没有我父亲的鼎力支持……哼,今儿不过是敬她那公主的身份罢了,不然倒要好好理论理论!”

  贾宜人脸上淡淡的,柔声道:“请皇后娘娘慎言!长公主是先帝爷第一个孩子,也是昭皇后唯一的女儿,是天家血脉,正经的金枝玉叶。”

  王皇后冷哼一声,拍着桌子骂道:“你想说什么?今上倒不是昭皇后肚子里爬出来的,不也照样登基了?哼,她就是再金贵,那也是前朝的事了,我才是母仪天下的那个!”

  姜顺不由偷眼望了过去,见王皇后真真儿地坐在眼前,暗暗摇了摇头。

  今日若不是亲眼所见,打死她也不信这么没水准的话,竟出自王皇后之口!

  贾宜人闻言也是一僵,半晌才道:“娘娘息怒!其实在这件事上,奴才倒有一句苦口忠言,不知说得说不得。”

  王皇后长长吁了一口气,微微点了下头。

  贾宜人咬了咬嘴唇,试探道:

  “其实卑职一直在想,咱们是不是逼得太狠了些。皇上的想法固然有些……不切实际,可现在这样,朝堂上王丞相阻着变革,后宫娘娘又处处使绊子,这样是不是太激进了些?其实后宫再变也变不出天去,又何必事事拗着他?需知鹬蚌相争,渔夫得利啊!”

  王皇后抿唇不语,眉头皱成一个川字,良久才叹道:

  “你就是心太软!你以为变革变得是什么,就是要拿我们这些世家开刀!说到底皇上就是登基过早,少年得志,便得意忘形,也不想想世家可是哪个王朝动得了的?哼,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他这是要拿祖宗的基业开玩笑,难道我也与他一道疯?我可不想引后世唾骂!”

  贾宜人躬身而立,垂着头不敢说一句话。

  半晌皇后才长叹一声,摆手道:

  “本宫失态了,今儿实在被他们气糊涂了!宜人不要怕,有什么话你只管说,我不是容不得诤言的人,谁对我是真心的,我分得很清楚。”

  贾宜人忙回了一声:“不敢!”

  王皇后掐着眉心叹道:

  “咱们这回棋慢一招儿,吃了个哑巴亏,倒让沐王他们看笑话了。我倒不愁长公主,她不过护犊子,生怕她家小九受欺负。沐王才不好对付!”

  说完王皇后招来柔儿,为她捏肩,良久才望向姜顺,招手唤到近前,笑道:

  “听宜人说你干得很好,我早料定你不会差!只是你才来,还有很多事不清楚,今儿特意叫你过来,就是要你多听听,快点接手一些事,好让宜人能腾出手来,多帮帮我。”

  姜顺点头称是。

  王皇后又转向贾宜人,嘱咐道:“她是个聪明的,你该用就用,不要怕她跟不上。我这里还有许多大事等你办,你尽快从那些日常事务中抽身吧。”

  贾宜人也躬身答是,皇后又交待了她几件事,打发她去办,独将姜顺留了下来,笑道:

  “过两天,长公主要带她的儿媳入宫,不知你这位崔家表妹是不是个明白的,我倒有些话想请你代给她听。”

  姜顺心里一颤,她一直坐壁上观,没想到突然事情就和她有关了。

  听到能见崔家表妹,心中自是一喜,可一听说要充当皇后的说客,心里又不由反感。

  她心思转了两转,知道此事根本推脱不掉,便一口应允下来。

  王皇后大喜,招手要她坐在一旁,低声吩咐了起来。

  其实她也没什么新鲜招数,无非要离间长公主婆媳二人,想由崔家二表妹入手,把长公主唯一的嫡子争取过来。

  姜顺喏喏而退,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三日后的重逢了。

  王皇后要与皇上做对,这与她无关。

  至于二表妹要选哪头儿站队,这就要看李家、崔家的利益了,那可不是她或表妹可以决定的。

  她们都不过是家族传话筒,因此心中毫无压力。

  三日后,长乐宫迎来了长公主和她的儿媳。

  长公主四十开外,仪态端方,眉眼凌厉,气势不让王皇后。

  崔氏容貌温婉,穿了件石榴红的长裙,打扮得极为俏丽。

  姜顺一见崔氏,身子猛得直起来,一脸狂喜。崔氏目不转睛地望了半天,忽然掩面而泣。

  王皇后笑道:“看看你儿媳,好端端哭个什么劲儿?难道在我中宫做事,还委屈了她不成!”

  年少妇人慌忙起身向王皇后陪礼,却被年长的用手拦下,朗声笑道:

  “别理她!去和你表姐好好聊聊吧,不用在这里伺候着。看她可怜见的,人都瘦成一把骨头了。唉,自古没了娘的孩子就是可怜!”

  崔氏得了婆母的话,拾阶而下,握住姜顺的手泣道:“二姐姐可好?”

  姜顺拉着她的手一边往殿外走,一边急切地询问外边的情形。

  她们俩只差两岁,小时候常在一起厮混,姜顺又曾在崔家住过三年,虽说是表亲,其实感情并不比亲姐妹差多少。

  两人宫中重逢,又是欢喜、又是悲伤,还没聊多久便有宫人来催,一问才知竟已过了半个时辰。

  没奈何,只得洒泪而别。

  在这见不得人的后宫,能与亲人见上一面,不知要羡煞多少人!

  可姜顺还来不及欢喜,又已是满怀心事。她猜的不错,舅舅的身体至今未能痊愈,仍由三表哥陪侍在南方。

  进京的大表哥、二表哥虽已入仕,却不过是六品小官儿。他们入仕太晚,还有的煎熬磨砺。

  至于姜家的事,二表妹就不大知情了。

  只知道姜父的正五品仍是闲职,常常连衙门都不去,只将心思全部放在购置、管理田产上。

  虽然这些并未逃出姜顺的算计,可亲耳听到还是让她不由气馁,照眼下的形势看,想救回哥哥,势比登天!

  唯一的好消息是关于小满的。

  如她所愿,小满在京郊置了处田产,还嫁了人。

  只是小满的父母不愿与女儿一起住,仍与她哥哥一起在崔家做事。

  倒是舅母念着小满的好处,给她父兄谋了更好的差事,一家人全得了体面。

  此外,她托小满送出的那封信,也有了回应。

  原来对于高升其人其事,根本不必查,崔家大表哥便是个知情的。

  据大表哥的说法,崔伯勋少时曾救过落水的高升。高升念着救命之恩,一直有心结交,崔伯勋却嫌他纨绔不学,不与他亲近。

  后来崔季勋闹出人命官司,崔伯勋挺身为三弟抵罪,便有了高升四处请托,终为他免去充军之苦的事情来。

  至于高升其人背景,大表哥也如数家珍。

  高升之父高乐仁,是王丞相的门生,现任吏部侍郎。近来,高乐仁却成了朝堂上最受瞩目的人物。

  原因无它,高乐仁和皇上牟上了!

  事情起自两年前,皇上破格提拔了两位官员。在今年考课中,高乐仁查出二人的问题死不撒手,非要给二人降级。

  这二人各负责一项变革的大题目,皇上哪里肯自毁长城,坚决不允。

  姜顺此时才明白过来,难怪皇上一听见“高升”这个名字就急了,必然是把哥哥也划作了王党!

  哥哥的事被华妃越搞越乱!

  杀人犯的帽子已扣在哥哥头上,现在又凭空多出个王党,不知道华妃是怎么想的,好端端提高升做什么?

  说她是成心又没道理,再怎么说哥哥也是姜家的嫡长子,哥哥不能回京对三弟非但没好处,多少还会有影响。

  华妃到底在想什么?

  不对,她就是再蠢,没人提醒也想不起来高升啊!毕竟她们深处闺阁,连哥哥救过高升的命都不得而知。

  看来倒是犯了小人!

  而这个使坏的人显然了解高升的背景,也掌握朝中局势的变动。此外,她还能得到华妃的信任……

  姜顺觉得,这个名字已然呼之欲出了!


  (https://www.23hh.com/book/58/58229/331862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