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闲谈古事 >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蚩尤大帝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值得大家尊敬的。/p>

  第一、蚩尤为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河海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明了谷物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p>

  第二、蚩尤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说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明者。”我认为,蚩尤不仅是金属冶炼的最早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书说,蚩尤是金属冶炼技术的最早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进代意义,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p>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国,蚩尤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在记述蚩尤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上效蚩尤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也同样说明,蚩尤是刑法的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虽然这些都是汉族神话中的东西。/p>

  /p>

  /p>

  大战结束,黄帝和一众人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等大家调整得差不多了,黄帝又安排力牧镇守九黎地区,自己则准备率领部分人马回去了。可就在黄帝已经安排好了之后,天老站了出来。/p>

  “大王,现在还不能就这样回去。”/p>

  “为什么?仗好不容易已经打完了,这里又有力牧镇守,大家也该回去了。难不成我们在这里安家,再把大家也都带过来。那样太费事了。”/p>

  “大王,我并不是这个意思。”/p>

  “那天老您还为什么不同意回去呢?”/p>

  “大王,我们与九黎族蚩尤一战,耗时九年,士兵伤亡无数,这样的战斗,早就已经惊动了上天。现在蚩尤战败身亡,大王自此一统天下。成为天下的大王。如此大事,不可不告祭天地。”/p>

  “应该!我们能有今天的胜利,全赖上天的护佑。应该祭拜天地,以表示我等对上天的恭敬。可是天老,我们这次祭拜天地,不同于以往,是不是应该要隆重一些?”/p>

  “大王说得对。大王一统天下,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祭拜天地,也是应该倍加隆重。”/p>

  “好!宜早不宜迟,我们即刻准备祭拜天地。”/p>

  “且慢,大王。”/p>

  “天老还有什么事?”/p>

  “这里可不是祭拜天地最好的地方。”/p>

  “哪里合适?”/p>

  “由此向东四百里,有一座太山,山体高大,是东方灵气汇聚的地方。同时也是东方最接近玉皇大帝的地方。我们应该在那里举行祭拜仪式。”/p>

  “好!我们马上动身,前往太山!”/p>

  黄帝一声令下,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山去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太山,其实就是今天位于山东泰安市的,全国闻名的东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p>

  /p>

  ,“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o39;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p>

  按照记载来说,黄帝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到泰山封禅的第一人。所谓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后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曾引用《管子?封禅篇》中的内容,并对其内容加以演释,唐代张守节解释《史记》时曾对“封禅”进行了释义,并指出了封禅的目的,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即《史记?封禅书》中的“登封报天,降禅除地”。/p>

  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梁父山)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p>

  管仲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十二个  。后来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也就是说,前后加起来,传说和史实加起来,有二十五位帝王进行过泰山封禅。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p>

  正因如此,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o余处古建筑群,22oo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经石峪(yù)的《金刚经》石刻,闻名中外。/p>

  好了,说完泰山,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黄帝。话说黄帝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泰山。来到泰山后,在天老的主持下,开始准备祭天拜地的工作。一方面在泰山之巅,筑造祭天用的祭坛,另外一方面在梁父山上铲平一块空地,用来拜地。再者就是准备祭天拜地用的牲畜。分别是牛、羊、猪三牲。这也是后来所谓的太牢。一来来说,太子祭祀社稷,或者是祭拜祖先等特别重大的事情用太牢,一般事情用少牢。而诸侯祭祀最高级别是用少牢。所谓少牢,是只有羊和猪,没有牛。/p>

  黄帝一面在泰山做祭拜的物品准备,另外就是召集自己统治下的诸侯,前来泰山参加祭拜仪式。诸侯到齐后,天老又和黄帝以及其他大臣共同商议制定了祭拜的程序和相应的礼节等。/p>

  闲言少叙,一切准备就绪,黄帝会合天下诸侯在天山之巅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仪式接近尾声,天上突然出现大蚓大蝼,色尚黄,金光万道。黄帝不解,不知道这是吉是凶,忙问天老。天老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这是天降祥瑞。是无上至尊玉皇大帝,对大王一统天下功绩肯定的显现。”/p>

  黄帝听后,赶紧再次行大礼感谢玉皇大帝。礼毕,天老对各路诸侯高声喊道,“各位大王,如今我有熊国大王姬轩辕先后战败姜榆罔和蚩尤,一统天下,为天下之王。既然是天下之王,就不能在称之为大王了。几天天降祥瑞,色尚黄,黄色五行为中央无极土。这说明无上至尊玉皇大帝称赞我有熊国大王有土德。既然如此,我有熊国大王,天下的大王,应该顺应天意,今后尊称为黄地!”/p>

  “黄地!黄地!黄地!”众人随即齐声高呼起来。/p>

  自此黄帝被尊称为黄地。到殷商时代,一些文人觉得把祖先称“黄地”很不雅,他们借故“地”和“帝”是谐音,就把“黄地”改为“黄帝”。“轩辕黄帝”从此就这样沿用下来。而黄帝也自此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因为黄帝功业伟大,所以连秦王嬴政在一统天下后,也不敢称自己为黄帝。只敢用皇帝来代替黄帝,用此来显示自己的功业是可比黄帝的。可事实证明,秦始皇嬴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远不及黄帝的。因为没人敢自称黄帝,但在嬴政之后,可是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皇帝。/p>

  再说黄帝,仪式结束后,为安定人心,也为让大家高兴,黄帝对各路诸侯和功臣们分别进行了封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黄帝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也就是自己和正妃嫘祖所生的次子昌意降居在若水,与若水雅安的女领昌仆结为夫妻。在古时候,青衣江流域盛产若木,所以青衣江在古时候叫做若水。若水,也就是今天雅安的地区,包含今攀西地区,眉山,乐山地区。若水的儿女骁勇善战,为了国家的统一,派出了大批的英雄儿女,参加了彪炳史册春秋的黄帝中原大战蚩尤的战争。若水的领就是第一代雅安女,昌仆,她领导的若水儿女紧随黄帝屡建奇功,为打败蚩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她带着若水儿女凯旋归来之时,黄帝为了表彰她及若水儿女的功绩,把他最心爱的儿子昌意降居到若水地区,让若水地区的人民和中原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一家,同享文明,并把在战争中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昌仆和儿子昌意撮合一起组成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这就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盛典大事“昌意娶蜀山氏”为妻的黄帝为儿子办喜事的第一次记述。/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https://www.23hh.com/book/120/120352/615516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