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闲谈古事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时间很快到了后半夜。一阵山风吹过,力牧打了个寒颤,从睡梦中醒来。说来也巧,力牧刚睁开眼睛,正好看到一个黑影疾向这里跑来。力牧马上就意识到来者不善。伸手抓过身边的长戟,起身准备迎战。/p>

  “站住!”力牧长戟指着来人大吼一声。可来人并没有站住的意思,眨眼间就来到了力牧面前。也不说话,抡起手中的大斧子就砍。力牧急忙单手挥动长戟来挡住大斧子。两件兵刃相撞,当啷一声巨响,火星四溅。/p>

  “好大的力气!”力牧被震得手臂麻,险些招架不住。要知道,力牧可是大力士,一般情况下,他用长戟一挡,是完全可以把别人兵器震飞的。可是今天不但没有震飞,还差点被斧子砍到。这让力牧吃惊不小。再不敢轻敌,力牧拼尽全力迎战。力牧一边打,一边观看来人。但见来人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威武,右手使用一把大斧子,左手拿着一面盾牌。力牧不认识来人,可此人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不是别人,正是被黄帝打败的炎帝姜榆罔的手下大将刑天。因为身受炎帝姜榆罔之恩,所以在炎帝姜榆罔战败远走他乡后,刑天始终追随保护着炎帝姜榆罔。炎帝姜榆罔在失败后,看黄帝也算是个有作为的领,所以也就不再把战败当回事了。可是,刑天则不然。刑天一直想着如何为炎帝姜榆罔报仇雪恨。就在五年前,炎帝姜榆罔离开了人世。于是刑天就开始了复仇计划。出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天刑天才等到了机会。本想趁黄帝睡着的时候,一斧子砍了黄帝的脑袋。可哪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出来个力牧这个绊脚石。因为急于报仇,怕惊醒了黄帝,让黄帝跑了。所以刑天加紧了进攻。力牧是很厉害,可是刑天更强悍。力牧一个失误,被刑天一脚踹在了小腹上。这实实在在的一脚,着实给力牧踹得够呛。力牧被踹得倒在地上,一时间起不来了。/p>

  其实如果刑天再进攻力牧,力牧基本上就性命不保了。可是刑天的目标是黄帝,所以他也不想多杀生。于是刑天没有理会倒在地上的力牧,转而拎着大斧子走向了黄帝。/p>

  “黄帝,快跑!有刺客!”倒在地上起不来的力牧只得大喊。可是,黄帝好像没有听见。其实不是黄帝没听见,是黄帝假装没听见。黄帝现在是半仙之体,早就在刑天接近的时候就已经察觉了。就即使不是半仙之体,刚才那叮叮当当的打斗声,早就把其他人惊醒了,更何况是黄帝。黄帝一开始没有反应,是认为力牧应该可以应付。可是没想到来人是如此的厉害。但见刑天来到黄帝身边,三两下就将其他侍卫打倒在地。看着在地上打坐的黄帝,刑天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高高举起大斧子,攒足力气,要一斧子将黄帝劈为两半。/p>

  “啊!”随着刑天一声大吼,手中的大斧子狠命照着黄帝的脑袋劈下去。众人一看,心都凉了。心想,这下黄帝可是完了。可是,就在大家绝望的时候,黄帝瞬间在刑天的大斧子下消失了,转而站立在刑天的侧前方。一伸手,玉皇大帝恩赐的神剑出现在黄帝的手中,说时迟那时快,黄帝手起剑落,加上刑天因为斧子劈空现在是弯腰伸脖子的姿势,所以黄帝一剑就将刑天的头砍了下来。好个忠诚的猛士,就这样功败垂成了。刑天死不瞑目,加之怨气和杀气太重,所以这冲天的怨气和杀气使刑天灵体不散。换句话说,也就是魂魄不散。没有头的刑天直起身体,在头的指引下,走向了自己的头。/p>

  “不能让他拿到自己的头,否则就会变成杀不死的大魔头!”见多识广的天老喊道。/p>

  黄帝闻听此言,急忙一个箭步抢到刑天前面拿到头。催动法力,黄帝劈开常羊山,将刑天的头扔了进去。然后再次催动法力,将常羊山合在一起。找不到头的刑天,胡乱挥舞中手中的大斧子。摔倒,爬起来,摔倒,爬起来。大家看着,本来敌对的心情,现在竟然不免有些怜悯了。又过了一会,刑天不动了。大家心情这才舒展开来。突然间,刑天身上黑气乍现,刑天将上衣撕开。黑气暴涨,刑天双乳变成了眼睛,肚脐变成了嘴巴。好个刑天,周身上下被黑气笼罩,怒目圆睁,好个吓人。“啊!”刑天大吼一声,挥动着大斧子,再次冲向黄帝。/p>

  咔嚓!一声炸雷,一道闪电在刑天脚下劈出一道深渊,刑天瞬间跌落下去。“啊——”深渊合拢,刑天没了声音。紧接着,又是一道金光降落到地面。金光消失,一棵桃树很快从地里长了出来,眨眼间就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p>

  见此情景,黄帝等人赶忙跪下,三拜九叩,感谢玉帝出手搭救之恩。其实要是没有玉帝出手,黄帝是绝对不是变身后的刑天的对手的。/p>

  刑天虽死,但其精神可嘉。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p>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p>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p>

  刑天使的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到了后世,引申意义。刑天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战斗之神。/p>

  经过这件事,黄帝深有感触。多年的战争,黄帝杀生无数。恨自己的人应该不少。为避免再有因为报仇而死的人出现,黄帝放弃了巡游天下的打算。带领力牧和天老由常羊山直接回到缙云堂。这缙云堂是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位于今天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缙云堂是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p>

  话说黄帝回到缙云堂后,早已无心政事。于是将自己的领之位传给了自己在东夷族做领的孙子颛顼。而黄帝自己则一心修道。修道的参悟,让黄帝明了一种外形庄重的器物,那就是鼎。黄帝采来山铜,在荆山下的湖边铸造大鼎。山,就是今天河南襄城县山。荆山,是今天河南灵宝荆山。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黄龙。/p>

  黄帝和大臣们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对黄帝说:"玉皇大帝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jìn)见。/p>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玉皇大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p>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一来是舍不得黄帝,二来也想上天去见见玉皇大帝。于是就一涌而上,有些人爬上龙背,有些人抓住龙须,有些人抱住龙腿。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p>

  黄龙载着黄帝快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因为那里有湖,又是黄帝铸造大鼎的方,所以就叫鼎湖了。因为黄帝在此乘龙升天,所以后人就用“龙去鼎湖”来形容帝王去世。又,因为黄帝一些臣子拉扯了龙须,所以一部分龙须脱落。从天空中飘落到陕西南部,落地之后,龙须化为龙须草。由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龙须沟,而龙须草也只在这里生长,周围却没有。/p>

  黄帝乘龙升天,子孙和臣民们为了表达对黄帝思念,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的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并建庙祭祀。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虽然这只是黄帝的衣冠冢,古代文人墨客也都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p>

  黄帝陵不止一个,在陕西黄陵县还有一个黄帝陵。之所以叫黄陵县应该就是取自于黄帝陵。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黄帝衣冠冢;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p>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汉武帝大祭更是推向了历史的第一个高潮,自唐大历五年(77o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典的场所。/p>

  近代孙  中  山曾亲自书写祭文,国共合作时期毛  主  席亲题写祭文,蒋  介  石题词,促成国共合作。/p>

  每年的清明节祭祀黄帝大典已经成为“中华第一大典”,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瞻仰和祭祀黄帝的场所。/p>

  我们现在纪念黄帝的活动,除了清明祭祀黄帝,再有比较著名的就是河南新郑的拜祖大典。黄帝故里新郑的拜祖大典是由国务院、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的在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p>

  /p>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p>

  的仪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等各界优秀的炎黄子孙出席历届大典。在“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大典”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新郑是黄帝故里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新郑是黄帝故里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城池。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拜轩辕的习俗。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p>

  好了,我们接着说黄帝陵。刚才我们说了河南荆山黄帝陵和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但这两个都明确说明是黄帝的衣冠冢。那么,黄帝肉身到底葬在哪里了呢?那您可能要说了,你不是说黄帝在荆山乘龙升天,肉身成圣了嘛。又哪来的肉身埋在人世间呢?/p>

  其实不然,黄帝乘龙升天只是觐见玉皇大帝,并没有从此留在天上。因为战争,黄帝杀生太多,所以要在人间多修功德,才能位列仙班。所以觐见完毕后,黄帝又回到了人间,继续悟道修仙。不知多少年之后,黄帝功德积满,才安然离世,飞升成仙。那黄帝留在人间的肉身埋葬在哪里了呢?前面在介绍黄陵县黄帝陵的时候说了,黄帝陵古代称作桥陵。在古代的文献中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说法。关于桥山的所在地历来有所争议,据传黄帝葬于河北桥山。我也比较倾向于河北桥山。因为黄帝进攻蚩尤,有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蚩尤统治的九黎族地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所以,在战败蚩尤后,黄帝应该主要居住在九黎族地区。也就是河北山东一代。另外,据河北省《涿鹿县志》第539页,古遗迹、文物篇载:桥山位于今张家口市涿鹿城东南2o公里处,以山顶有天然形/p>

  桥山黄帝陵陵墓/p>

  成的拱形石桥而得名,海拔918米。史称“黄帝崩,葬桥山,”即指这里,现仍存有黄帝庙遗址。桥山南侧有一大方石,传说是黄帝下棋的棋盘,故当地人称棋盘石。/p>

  另有,当地有黄帝城(轩辕城)、蚩尤三寨、八卦村、黄帝泉、蚩尤坟、蚩尤血染山、土塔等遗迹遗址。/p>

  著名景点有黄帝泉、黄帝城遗址、中华合符坛、中华三祖堂、轩辕湖。这些都充分说明,河北地区是黄帝后期的主要活动地区。所以,黄帝真身葬在河北桥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p>

  当地直至后唐时期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可惜的是,到辽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更可惜的是,知道黄帝真身葬在河北的人也不多。很多人还跑到河南、陕西去祭拜黄帝。真是舍近求远了。哎——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一下。/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https://www.23hh.com/book/120/120352/615516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